央廣網北京2月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《新聞晚高峰》報道,“不管你是誰,群發的短信我不回。”這首央視春晚上的神曲《群發的我不回》表達了百姓心聲。
 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,我們生活處處被改變,時時刻刻需要創新,時時刻刻需要原創,新春拜年也是!現在,拜年方式被不斷創新,串門、微博、微信、電話、視頻、短信。多數網友表示,對群發的拜年短信已經麻木了,編輯好的群發短信千篇一律,似乎只浮於形式,缺少了應該有的溫暖。
  大年初二,記者走上大街小巷,專門對群發短信做了一番調查。採訪中,的確有不少人力挺“群發的我不回”。淮安市民王小姐說,她就沒有回覆群發的信息,只回為自己私人定製的祝福。
  王小姐:群發的多,沒有什麼內容,都差不多那種,馬上有錢多一點,群發的我都不回,我只回自己發的那種。
  朱萌萌是個90後姑娘,她很喜歡郝雲的這首歌。
  朱萌萌:唱出了我的心聲,我對這種群發的短信都不怎麼感冒,我就看一眼,基本上不記得了,都太長了,我也不可能認真去看。從我心裡來講,我比較喜歡單獨給我編製的那種,比較有心意嘛,收到那種短信我心裡就特別感動,像那樣的短信就會認真回一下。
  也有人表示,新年祝福短信不管是群發還是私人定製的,必須得回。
  淮安市民秦先生:如果一個朋友發給你,說明他過節的時候對你放在心上,特別在意,就是重覆的,我也不會有什麼想法。
  鄭先生和秦先生的心理是一樣的。
  鄭先生:收到我肯定回的,既然人家發給你,人家肯定是想著你,人家就是給你祝福,祝福你新年快樂啊,你肯定得回人家,群發的也要回的。
  市民關先生對群發的短信的態度是並不介意。
  關先生:就是感覺新年好啊、新年快樂啊、萬事如意這些啊,都是群發的,那當然有回啊,出於禮貌性啊,那自己再轉發一條,別人其他的轉發給我再扔出去。
  孫小姐在除夕晚上自己只給常聯繫的人回了一下。
  孫小姐:100多條吧,基本上都是群發的,今年不是流行馬上有錢馬上有房,還有簡單一句新年快樂,平時聯繫多的就回,平時不經常聯繫的就沒回,人家新年給你一個祝賀,最起碼要回一下嘛。
  在接受別人祝福的時候,很多人不太喜歡這種有點流於形式的群發短信,但是其實我們過年回家多多少少也有點流於形式了,比如我們真正能夠陪父母的時間有多少?真正你回家陪父母聊天、扔掉手機跟父母一起踏踏實實獃著的時間可能也不多。
  當我們欣然享受這樣一份溫暖的時候,有沒有問過自己,對父母有多少牽掛?對此,記者繼續街頭採訪:你記得父母的生日和手機號嗎?
  市民1:我記得哪一年,但是具體哪一天我還記不太清楚。
  市民2:哎,不記得了。
  市民3:呵呵,不知道。
  記者隨機採訪十多位市民,發現相比父母的生日時間,絕大多數的市民更容易記住自己父母的手機號碼。
  市民4:恩,從她第一個手機號碼到現在的手機號碼,全都能記得住。不用存的。我的手機從來不存我媽媽的號碼,因為我記在心裡的。
  市民5:這種事情怎麼會記不住呢。像我爸我媽,我家弟弟和我們小孩都記得。(江蘇台記者劉康亮 朱延慶 淮安台記者羅妍)  (原標題:《群發的我不回》表達百姓心聲:千篇一律不溫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r66rrcic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