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日報訊 (記者/楊磊)昨日,深圳發佈6月份輿情應對能力排行榜。假期東部交通擁堵垃圾遍地的“慘狀”,因為交警、鹽田區和大鵬新區的積極應對,在輿情上贏得主動,占據排行榜榜首。松坪山一小區內改建農貿市場引發居民抗議,又未能及時有效應對,以37.04分墊底輿情榜。記者留意到,上榜輿情應對能力排行榜的10個案例中,沒有一個得分超過80分。
  大梅沙治理成為公共話題
  今年端午小長假期間,深圳東部景區迎來客流高峰,交通嚴重擁堵,海灘垃圾遍地,引發輿論、媒體關註與熱議。小長假還未結束,微信、微博等社交媒體上就廣泛流傳了幾張拍攝於大梅沙海濱公園的照片,不少網友發出“面朝大海、垃圾遍地”的調侃。
  事後,大梅沙海濱公園管理處副主任趙守元回應網上“垃圾堆成山”圖片,認為游客占領沙灘過夜,影響了垃圾清理進度。到6月4日,@深圳微博發佈廳發佈投票【垃圾堆成山,治理大梅沙,您有何高招?】,84%的被調查者認為應“參照東門“垃圾不落地”做法。
  據悉,在端午節前後,@深圳交警、@鹽田發佈和@大鵬發佈就不斷通過網絡平臺發佈出行和旅游提示。在輿情事件發酵期間,相關部門即時解答疑問,引導市民和網友開展理性討論。
  點評:新華網輿情中心首席編輯王通文認為,相關部門主動披露景區節後垃圾遍地問題,期間不斷通過自媒體平臺有節奏地滾動發佈提示性服務信息,牢牢把握議題設置主動權。事後繼續拋出話題,平等對話協商,引導網民探討景區垃圾治理之道,表現可圈可點。
  榜單發佈者稱,大梅沙之困並非無解,論壇的網友提出了不少建設性意見,如何取捨,如何體察民情、匯聚民智,就看管理者的智慧了。
  城市“慢性病”成輿情熱點
  梳理6月份的榜單不難發現,與突發事件相比,城市的“慢性病”、“老問題”容易成為輿論焦點,應對和處置的難度也比較大。因為事件成因複雜,問題疊加,訴求不斷存在變化,處理不當甚至會“火上澆油”。
  自2006年開始,陸續有阪田片區萬科第五園、四季花城等小區業主反映下坪垃圾填埋場臭味擾民的情況。到今年5月31日,居民再度組織維權活動,用汽車封堵了垃圾填埋場的大門,並製作了“史上最臭的垃圾場”的錦旗,希望引起有關部門重視,徹底解決臭氣問題。
  榜單發佈方認為,下坪垃圾填埋場臭氣擾民一事具有明顯的“鄰避運動”特征。雖然涉事機構態度誠懇,但由於規劃、建設和城市發展進程等諸多因素造成的環境問題,並非一聲令下或者一朝一夕所能解決。久拖未決,居民的訴求和行動就會升級,談判就會更加艱難,這時候,新的溝通辦法就顯得尤為重要,比如已經開始建立的日常通報制度和聯席會議制度。
  同樣屬於“老問題“的詐騙電話一事,也登上了輿情應對能力排行榜。其新特點在於公安機關一反常態,公佈了詐騙電話清單,藉此巧妙地把監管責任的球踢到了運營商腳下。
  據記者瞭解,6月5日,警方公佈了今年前5個月的詐騙電話清單,並強調如被告知關停而未採取措施,運營商或將以“共同犯罪”論處,態度堅決。然而,6月17日,部分電話號碼仍然可以接通。對於涉嫌詐騙電話,市民人人喊打,主管部門也想有一番作為,無奈電信運營商無利不起早,問題的解決並不樂觀。
  點評:“面對一些很難快刀斬亂麻的老問題時,在“本”的治理非朝夕可成的情況下,不妨在問題處理和對話溝通方面借助新技術,採取新辦法,另闢蹊徑。”輿情應對專家稱。
  公共設施管理不善頻遭質疑
  近年“電梯傷人”、“高鐵故障”、“動車相撞”、“公路坍塌”、“井蓋丟失”、“路面塌陷”等公共設施安全事故和糾紛接連發生,公眾生命財產安全遭受考驗。此類事件突發性強,危害性大,建設、監管和使用維修部門關係錯綜複雜導致責任認定難。
  在6月份的輿情事件中,同樣有兩起事件與公共設施的管理相關,且相關部門的輿情應對得分不高。5月26日22時許,龍華新區觀瀾街道觀瀾河大布巷河段發生一起慘劇,一輛電動車搭載兩男子在河邊行駛時墜入污水箱涵中失蹤,後經多方搜尋,兩名失蹤者遺體先後被髮現。事發一周內,各網站轉載相關新聞33條,不少網民質疑水務部門麻痹大意、工作失職,並對官方回應表示不滿。
  無獨有偶,6月21日0時50分許,南山區龍井路光前村路段發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,5男1女乘坐一輛小車追尾路邊違停貨車,致小車上6人當場死亡。事發後,各網站轉載相關新聞多達89條。有網民將質疑的矛頭鎖定在“事故路段違停嚴重,無路燈”。而對於路燈管理的相關質疑,深圳市城管局未做出任何回應。
  點評:深圳高校研究人員葉韋明評論稱,管養單位維護不力,沒有預先準備應急措施,暴露城市隱患。亡羊補牢,未為遲也。政府不僅需要給網民,也給深圳市民切實的答覆,包括路面設施的養護、安全隱患排查、應急設施備案,以及其他城市建設隱患的規避等。
  媒體從業者李鴻文表示,輿情應對講究技巧,但技巧只是“術”,而非“本”。輿情應對的效果之所以不能讓人滿意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沒有讓別人感受到你的“誠實”,客觀原因講得過多,主觀反省太少,尤其是沒有啟動相應的問責機制。
  六月份輿情應對能力排行榜
  案例得分相關部門
  端午假期東部景區交通擁堵垃圾遍地引熱議77.17市交警局 鹽田區 大鵬新區
  南山因醉駕發生慘烈車禍致6人死亡74.36市交警局 市城管局
  觀瀾河邊排污管道未蓋導致兩男子墜亡72.48龍華新區 市水務局
  媒體關註詐騙電話肆虐,警方公佈號碼清單70.01市公安局
  快播公司因侵權被處罰2.6億62.91市市場監管局
  首批百輛公務車正式拍賣,高價成交引圍觀55.50市財政委員會 市機關事務管理局
  下坪垃圾填埋場惡臭擾民惹周邊居民抗議50.46市城管局 市規劃國土委 市人居環境委等
  施惠零鉛基金會被揭存在給回扣攬捐款等問題48.44市民政局 市人社局
  龍華觀瀾一村官被舉報搶建違建當“裸官”38.83龍華新區
  松坪山一小區內改建農貿市場遭居民反對37.04市住建局 南山區  (原標題:城市“頑疾”易成輿論熱點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r66rrcic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